本站讯【通讯员 张雯玥 刘格芹 李小明】7月25日,248cc永利集团余显志老师为“2023兴师培训系列计划(科学素养)培训”班的学员们讲授了“小学科学教具的创新设计与制作”一课。学员们感到非常好奇,也很期待有关教具学习内容。一早就格外兴奋,早早地就起床来到了集合地点等待出发上课。
本次学习内容包含教育的内涵、自制教具的策略与能力要求、教具创新设计案例的研讨与分析、教具的设计与制作的一般流程、教具的设计制作实验、设计与制作教具的价值这六个方面展开,其中让学员们感触最深的是关于教学的七个案例。
案例一是关于“浮沉子”的实验:
余老师提出两个问题:1.为什么沉下去起不来?2.为什么用很大的力?并向我们展示了教具,情景问题解决,助力浮力原理迁移运用。
案例二是有关“弹簧测力计”:
教材中要求员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,使用方法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如何产生的。而教学中,市面上的弹簧测力计太小,不便于教师演示,也不利于员工观察其内部结构。余老师耗时2年时间,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弹簧,制作了下面的教具。学员们感到很敬佩,从余老师身上我看到了“热爱”——爱员工、爱科学,只有这份热爱能够让一件事情持续地去探索实践,也叫做“坚持”!
这个“弹簧测力计”的教具太好用了,可惜它是“独一无二”的,如果能够拿到专利,批量生产,那岂不是中小学科学老师的福音?
案例三是“日晷教具”。相信也有老师看到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》这一课就很“头疼”,如果天气不好没有阳光怎么办?室外教学是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?怎样用一节课去探索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?一起看一看余老师和员工的教具,这个电灯轨道的设计模拟了太阳光,很好的帮老师们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还有“测量降雨量”、“绿豆的成长日记”“电动机教具”以及“光的折射现象”。
每一个教具从设计思路到最后的成果展示都带给了大家惊喜!余老师和学员们讲了教具设计与制作的一般流程:问题提出→设计模型→分享讨论→确定模型→选材加工→测试改进→教学应用,最后学员们也参与了设计与制作“水钟”的教具,参观了其它的一些设计,非常开心!
学习探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相信下一次相见大家会带着自己设计的教具一起交流学习!